年轻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
发布时间:2024-07-04 14:35 浏览次数: 【字号:默认 大 特大】
纪律是管党治党的“戒尺”,也是党员、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。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,更应该深刻认识忽视党纪、违反党纪的严重危害性,认真投入党纪学习教育,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,不断增强纪律定力、提高党性修养。
纪律定力,意味着对纪律始终如一的坚守、遵循和践行。纪律定力以高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鲜明特征,是“检身若不及”的自我约束,“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”的道德追求,更是“君子慎独,不欺暗室”的精神境界。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从不搞特殊化,不许妻子用县委食堂的一壶开水、不许儿子“看白戏”;“领导干部的楷模”孔繁森克服种种困难三次进藏,因为“我是党的干部,服从组织安排”,最终献身雪域高原;“草鞋书记”杨善洲一辈子坚持“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,这是原则问题”,连女儿收别人送的三根甘蔗都必须退回去;“花萼愚公”周永开将绝大部分离休工资献给公益事业,践行“我活着一天,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,到死的时候也都要符合党的标准和要求”的铿锵誓言……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用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的实际行动,鲜活定义了纪律定力、生动阐释了纪律自觉。
心定,则万事可成。年轻干部要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,成就一番事业,纪律定力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一些年轻干部以令人痛惜的方式掉队出列,往往始于违规逾矩而不自知、不收敛,进而破纪犯法、堕入泥潭。有的在入党入职之初还对纪律规矩有所顾忌,但真正面对诱惑时,却开始摇摆不定、心存侥幸,以“被抓的都是倒霉蛋”麻痹自己。有的沾染不良习气,认为吃吃饭、喝喝酒是人情世故,担心一旦拒绝就“入不了局、融不进圈”,殊不知正是吃喝玩乐,将自己引向蜕化变质的歧路。还有的在顺水顺风时尚能遵规守纪,一旦遇到挫折、受点打击,就牢骚满腹、抱怨组织,甚至不惜以踩踏纪法红线来自我找补。究其原因,年轻干部受经历和阅历所限,政治定力和纪律定力不足,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党性锤炼、思想淬炼、政治历练,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,就容易初心蒙尘、迷失方向。年轻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,深刻认识到党规党纪既是约束行为、用权履职的“紧箍咒”,也是干事创业、健康成长的“安全带”“防火墙”。只有在纪律的约束和保护下,方能行稳致远、进而有为。
“畏则不敢肆而得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。”年轻干部增强纪律定力,必须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对纪律的敬畏不会与生俱来、凭空而至,而是建立在学纪、知纪、明纪的基础之上。年轻干部要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,不仅要认真学深入学,还要经常学反复学,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,弄明白能干什么,不能干什么,为自己立起界线、划出红线。学纪才能知纪,明纪才能守纪。只有学好党纪、知其要义,才能对自己提出高标准、严要求,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做到知行合一、知行知止、令行禁止,把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,培养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。这是提高纪法意识、增强纪律定力的有效方式,也是正德固本、勤廉修身的内在要求。
纪律定力需要在实践中增强,在实践中检验,关键是要做到慎独慎微、慎始慎终。慎独,是指在私底下、无人时,始终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。正如刘少奇同志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所说,“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、无人监督、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,他能够‘慎独’,不做任何坏事”。慎微,就是在细微处谨言慎行,以“堤溃蚁孔、气泄针芒”的意识,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的态度,守好小事小节,严防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,避免“小恶”发展成“大恶”。慎始,就是要有“欲病救萌、防微杜渐”的高度警觉,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,扣好廉洁从政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守住第一道防线。慎终,就是要慎终如始、善始善终,把强党性、严党纪作为终身课题和永恒课题,坚决摒弃“船到码头车到站”的松懈思想,坚持活到老、严到老,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品格。
(本文刊载于《中国纪检监察》杂志2024年第13期)